摸乳巷的小城故事
城市中的老屋,常給人一種荒廢又神秘的存在感,既危險又神聖,成為家族的「根」。然而,這些祖厝往往因為「起家厝不能賣」的傳統觀念而被擱置,搬遷至其他居住地的後人,便選擇將老房子遺留。隨著代代相傳,老屋的權屬變得複雜,整修或重建更加困難,在熱鬧地區,或許房子可能會莫名自燃,重新出發;而在郊區,祖厝則靜靜地繼續沈沒。
位在摸乳巷旁的黃宅,幸運地逃過了荒頹的命運,它的產權清楚且屋主願意將老宅交給專業的老屋修繕團隊修繕整理,這座長條形街屋保有傳統紅瓦屋頂,能看得出主脊、馬背、歸帶、俯仰瓦的施作,也設有前後院。修繕過程中採取修舊復舊的方式,保留了前院一座百年古井,這座磚砌圓型古井,後來因使用習慣改變,成為汲水幫浦使用地下水,是附近居民的共同記憶。屋內保留一樓第一進大廳的編竹夾泥牆,作為共用客廳共用空間,接著往後走是客房,房型共分為,混合房上下舖 4 人混合房,女子房上下舖 6 人房,混合房上下舖,4 人混合房,延伸的空間是公共浴廁,最後則是後院空間。二樓整理為曬衣共用空間和儲藏室,走上二樓可以享受微風徐徐的清涼。
客棧名為「艾盧」,因修繕團隊會將每間修繕完成的房子加上植物名表示紀念,而命名「艾盧」的原因,是因為在進駐整修時,發現庭院種植著許多蘆薈植栽,增添了綠意盎然的氛圍,也寓意著生機勃勃。透過修繕與保留,以背包客棧的形式,結合鹿港在地文化,讓更多人可以接觸鹿港老屋,進一步理解文化的可貴之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