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載家的溫暖與記憶
在鹿港古蹟保存區的金盛巷 49 號,矗立著一棟超過 150 年歷史的老屋,見證了時光的變遷和家族的傳承。據說是鹿港「順元興」兄弟分家前的起家厝。在清末時,四代祖先已定居在此,隨著時光流轉,林家人遠赴國外,老宅由親戚吳家代為照料。這棟老宅曾是民宅,20 年前一度出租為辦公空間,後來停止出租並恢復居住功能,然而,數年來無人居住,使這棟老宅逐漸蒙塵。而老宅在日治時期曾是國寶大師吳敦厚的外婆家,承載了一代藝師的童年記憶,吳敦厚曾有意購買,但林家長輩捨不得,直到最近才獲得國外表親林逸郎同意,並以親兄弟價出讓給表兄弟代為照顧老家,老宅才得以重新規劃整理,重現昔日風華。
這座老宅為閩南清代的「三間起」傳統建築,主要結構為穿斗構架,內部木材為福州杉,搭配燒製磚瓦,原本的屋頂因百年風霜已損壞,20 年前改為鐵皮屋頂。整理時,斑駁的鐵皮被拆除,換回古制紅瓦屋頂,並開天窗讓陽光透進來,為老屋帶來新的生機。
老宅內部格局包括前院、明間、左次間、右次間、倉庫和後院,保持原有格局,只清除多餘的油漆、鐵釘和掛架,盡可能還原它的初貌。大面積委由專業的匠師修復,細節修復則由屋主一磚一瓦砌築、修補細節,吳家人將原本在牆上的時鐘保留,好像時間暫停在過去,外牆設計以燈籠意象為靈感,由主人親自雕塑陶土,透雕的漢字呈現雙喜臨門伴隨蝙蝠四方來福,象徵著來到此處的訪客福氣到來,屋內每個角落都體現了吳家人對老屋的感恩與珍愛。
由於鹿港中山路的吳敦厚燈鋪住商合一,能夠運用的空間較少,也缺乏展示、教學的空間,未來這裡將規劃為吳敦厚家族燈舖的燈籠展示、介紹和 DIY 手作空間,名為敦厚廳,這個空間不僅紀念一代燈籠大師雖為聾人藝師,也寓意他能耳聰到「聽」其意,也傳達子孫對先輩的緬懷與思念,以及對老屋歷史與燈籠文化的傳承。